华人网

查看:17301 回复:1 发表于 2022-3-6 22:03
发表于 2022-3-6 22:03:24 手机端"华人网"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代袁江、袁耀的重彩界画绘画艺术 [复制链接]

       袁江和袁耀创造性的开创了青绿山水与楼阁建筑完美融合一体的绘画风格。二者各具其美,却又和谐统一展现于画面之中。这种画风改变了以往界画过于呆板陈旧之面貌,增添了界画灵动和诗意的美感,开创了青绿山水楼阁界画的新时代。
       “二袁”笔下的楼阁山水描绘的精致清秀,浑然一体,宏伟典雅。如《骊山避暑图》既有重墨淡描的山石树木和江河湖海,又有精勾重彩的华丽楼阁和人物形象。置于画中的楼阁在巍峨高山下并未显得渺小,反而衬托其精致肃穆和富丽堂皇,体现出一种典雅富贵的气息。
       “二袁”继承了传统的绘画精粹,但同时又发展创新,开辟创造了自家独特的绘画途径,自成体系,被后人称为了“袁氏画派”。与“文人画”家相比,“二袁”不愧是全方位、多技能的画家,这与他们勤奋观察生活,对景写生分不开的。除致力楼阁山水的绘画题材外,“二袁”在绘画方面予以了多幅条屏的绘制形式。与独幅作品有所不同,多幅条屏绘画需要画家在作画之前有一个总体的构图考虑,也即“经营位置”。既要注意全幅画卷的大效果,又要考虑条屏分割后每幅画的相对独立性。袁江和袁耀对巨幅条屏作品的构图创作,得益于他们在山西盐商家创作厅堂画的艺术实践。
       袁江和袁耀虽然以山水楼阁界画创作闻名,但也创作花鸟画。从“二袁”流传下来的作品看,这类题材画风较为洒脱、随意,但数量要比山水楼阁画少。此外,从“二袁”作品的风格上来看,还有工笔和写意之别。他们的大部分作品属于工整细致一类,但也有少量用笔较为粗放的作品。这类画幅以水墨为主,或施淡彩,别具特色。如河南省博物馆所藏的《寒山万水图》画轴即属此类。画作用笔轻松、洒脱,尤其是丛林的画法,强调其茂密及繁杂,笔触很放纵,而不拘泥于具体精确地刻画树形,与通常的细腻画法有较大差别。
      袁江在乾隆八年癸亥(1743年)期间画有12开山水册页。这套册页是袁江署有年款的晚期作品,其画法较为粗放。袁江用笔粗放一类的山水画,大都是晚年的作品。从中也可以看出他画风变化的过程。值得一提地是,袁江和袁耀二人在画法上区别不是很明显。如果不署名款,很难分清是谁的手笔。一般来说,袁江的画略显紧密,而袁耀的画稍显松散。
       袁江和袁耀的山水楼阁界画,在康熙至乾隆期间流行了将近百年。但是,随着他们的去世,这一画种日趋衰落。虽然尚有部分追随者,但难以成气候。
        扬州画坛的兴盛繁荣,与扬州当地的经济繁华密切相关,也同该地聚居众多的盐商密切相连,甚至与扬州的园林之盛密切相关。袁江和袁耀的画作多半为当时扬州经营盐业的盐商购买收藏,而这些盐商主要又来自北方山西和南方安徽两地。安徽的盐商喜欢“扬州八怪”的写意花卉画,而山西的盐商则钟情于袁江、袁耀的山水楼阁界画。不同地域的盐商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审美情趣,从而造就了扬州画坛的多元化格局。随着山西盐商逐渐退出扬州,取而代之是安徽盐商的需求充斥了书画市场,袁江和袁耀的画作自然也出现了无人问津的局面。由此说明了艺术家创作及艺术品行情的盛衰,是与市场需求和人们的喜爱有很大程度的道理。袁耀曾经画过一幅《广陵送别图》。画作是为送别在扬州经营盐业的山西盐商贺君召。虽然画面送别的只是一个人,但是山西盐商贺君召的离去似乎具有象征意义。它预示了袁江和袁耀的画风,从此风光不再。
        袁江和袁耀在清代绘画史上之所以占有重要的地位,源于他们能够集众家之长,广泛吸收传统山水画的技法,使工整妍丽的亭台楼阁融于烟波浩渺的山水之间。他们的画作似乎描绘天上人间景色,却有着鲜明的康乾盛世时代特征。他们的绘画艺术同样在中国绘画史上也具有一定的重要地位,对后代绘画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发表于 2022-11-17 22:5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若有对艺术感兴趣或想要报考加拿大艺术大学的小伙伴,可以来LoveFunArt 温哥华作品集准备 学习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西范爱热闹

华人网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为网友自行发布或转载网络公开内容,如涉及文字/图片版权违规或侵权可邮件处理。本站为公开内容载体,对用户发布内容仅承担基础违法筛删,其他责任发布者承担。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